他们是古籍守护人

2021-10-25 20:43

  他们很少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却习惯了在书库的白炽灯下默念“四角号码”;他们无论男或女、年长或年轻,却最常被人说是身带“书香”的一群人;他们收入普通,却照看着传承文明的不少“无价之宝”……他们就是重庆北碚图书馆古籍文献部的馆员们——碚图古籍的守护人。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古籍书影拍摄
  “厉华老师,刚刚我们去书库查了,您要的1931年9月11至19号的《新蜀报》,我们馆藏没有,天这么热让您久等了,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民国文献回溯建库,以后您再过来查这方面的资料就不会耽误这么久了。”这是不久前古籍部主任王珑在文献查阅室接待文博二级研究员、原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主任厉华老师时的一幕。
  虽然这个读者有点特殊,但对于古籍部的同志们来说,他们所做的一切其实和平常也一样。了解读者查阅的书目,检索卡片目录,两人一组进库找书,交予读者阅读,把书还回书库……
  “看似很简单的流程,但是在我们部门如果不呆个两三年,很可能是连书都找不到的。”面带稚气的王珑笑着说道。
  古籍部现有馆员7人,多为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他们中有的甚至已坚守岗位30余年,即使这个阳光、年轻的33岁部门主任也已和古籍文献打了7年交道。作为基层图书馆,古籍部主要负责馆藏古籍及民国文献的整理保藏、保护利用和为读者提供相关的文献服务。他们坚持每日巡库,定期翻检古籍和投放防虫药物;已整理出版《重庆市北碚图书馆等八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北碚图书馆馆藏宋拓圣教序》等图书5种111册;年均接待读者300余人次,有国内外专家学者、学生和党政机关等,他们还常为外地读者提供代查服务,为行动不方便的读者提供送书上门,为更好保护文献提供扫描服务等;馆员胡涛曾被评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王珑所说的“民国文献回溯建库”是北碚区在2020年第四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中立项的《图书馆资源化利用及数字化建设项目》第一期民国文献保护利用有关内容。第一期建设投资435万元,内容包括民国文献回溯建库及出版《北碚图书馆馆藏民国书目提要》、采购民国报纸装具、民国报纸全文数字化、搭建民国文献数据库和民国文献成果转化等。
  “回溯建库就是把我们馆藏文献信息的目录,由传统的馆藏目录卡片格式或书本格式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机读目录格式,让它与相关文献统一,从而实现馆藏资源的现代化、数字化、自动化。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对我们摸清家底和保护利用意义重大。”王珑介绍。
  今年5月,北碚图书馆正式启动第一阶段民国文献编目著录及回溯建库工作。为既保进度又保安全,古籍部的同志们坚持两人一班,每天进书库、出书库、取书、还书、数书、核对编目。目前,已完成民国图书著录89318册,正抓紧著录报纸和期刊,预计9月底全部完成。王珑说,“以前,我们总对外说馆藏民国文献有10余万册,这次终于可以把这个‘余’字说清楚了。”
  开展民国文献编目著录
  在紧锣密鼓开展回溯建库的同时,北碚图书馆还进行了民国文献成果转化工作,策划了《民国史料丛刊——碚城览胜》出版和字画复制、手提袋、背包等馆藏文献文创产品研发等。接下来,还要整理出版馆藏民国文献书目,继续实施民国文献数字化,建立民国文献数据库,通过专题展览、阅读推介等方式宣传推广民国文献保护。
  “我是学历史的,喜欢往旧书堆里钻,我们馆是卢作孚先生1928年建的,第一任馆长是张从吾先生。除了民国文献,我们还有10万余册古籍,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我有幸成为北碚图书馆古籍文献部的一员,说实话是敬畏的。这些年,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到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国家从上到下对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都越来越重视。我们的第一期民国文献保护利用项目只是一个开始,相信一定还会有第二期、第三期……因为我们有责任让前辈们留下来的宝贝为更多人所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王珑最后说道。
  专家来馆指导民国文献编目著录工作
  北碚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始于2016年馆藏地方志数字化,历时3年,共完成429种4059册,并于2018年初步建成“北碚图书馆历史文献数据库方志板块”。2019年,北碚图书馆继续开展古籍方志数字化工作,同时将馆藏珍稀方志100种发布在历史文献数据库中。通过不断完善,现读者能够通过外网访问“北碚图书馆历史文献数据库”,查阅202种1178册16万页古籍方志。随着民国文献数字化的有序推进,北碚图书馆馆藏古籍及民国文献将更便利、更广泛地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
  本文刊登于《图书馆报·文献保护专刊》第27期
  北碚图书馆/供稿